鎳及其耐蝕合金,實際上是一系列高鎳(Ni≥30% )耐蝕結構材料,它包括耐蝕純鎳、耐蝕低合金化鎳-鋁,鎳基和鐵鎳基耐蝕合金。 它的主要使用性能是合金的耐蝕性,涵蓋耐全面腐蝕,耐晶間腐蝕, 耐點蝕和縫隙腐蝕,耐應力腐蝕等,鑒于合金的這種特性,其服役范圍非常廣泛,成為各類化學加工、石油化工、石油天然氣開采、海洋工程、環境治理、濕法冶金、能源工業、核燃料生產和核能開發以及航空、航天領域不可缺少和不可取代的重要原材料,為各工業部門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高鎳合金中,另一重要合金系列是高鎳高溫合金也稱超合金。 高鎳耐蝕合金和高溫合金,盡管同屬高鎳合金,但兩者在主要使用性能、合金化原則,生產工藝等方面存在顯著差別,請不要混淆,以免誤事。


  中國鎳基耐蝕合金的應用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Ni-Cu耐蝕合金蒙乃爾合金(Monel 400)的工業生產和工程應用。對于其他耐蝕合金的研究和開發,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初,當時的驅動力是提供能滿足核燃料生產的濕法和干法生產工藝所需主體設備用耐蝕結構材料。自此之后,我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始了系統的耐蝕合金的研究和發展,涉獵領域包括Ni-Cr、Ni-Mo、Ni-Cr-Mo、Ni-Cr-Mo-Cu等鎳基耐蝕合金和 Ni-Fe-Cr、Ni-Fe-Cr-Mo、Ni-Fe-Cr-Mo-Cu、Ni-Fe-Cr-Mo-Cu-N 等鐵鎳基耐蝕合金,基本上覆蓋了國內外所有的高鎳耐蝕合金系列。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工作,至今已形成合金系列較完整的中國耐蝕合金牌號標準,生產裝備已較開創時期有重大改觀,目前已可提供各種板材(包括中厚板)、各種管材(含大口徑800mm以上)厚壁管,各種鍛件以及棒線絲材等冶金產品,為我國各行各業所需高鎳耐蝕合金提供了技術保證。這種重大進步得益于不間斷的科研累積和改革開放以來企業家的戰略投資開始發揮作用。這兩點使高鎳耐蝕合金得以穩妥快速發展的基礎,很難想象,沒有科研積累,沒有先進的生產工藝裝備就能快速研發這些高、精尖和生產難度極大的新材料。


  本人有幸參加了中國高鎳耐蝕合金初創時期的一些研究工作,可以說我的科研職業生涯始于對耐蝕合金的研究,歷經50年的風風雨雨,見證了初創時期的艱苦和科技工作者辛苦工作的場面,回顧往事成功大于失望,一種成功的幸福感驅使自己和同事們不斷前行,50年未曾中斷。在離開科研第一線時,總想再做點什么,于是將自己的文稿和讀書筆記做些整理,并對早期的書稿再做補充,增補近年來的一些研究成果,寫就本書。本書共12章,概述了高鎳耐蝕合金主要研究和發展、高鎳耐蝕合金的基本物理冶金知識,關鍵合金元素在合金耐蝕方面的功能效果,典型耐蝕合金牌號的化學成分組織結構、性能和應用。 試圖給讀者更多的技術信息。如果書中某段文字,某一個圖表對讀者 研發新材料,選用恰當的合金或者生產一種耐蝕材料產品有所啟發和幫助,作者將感到極大的欣慰。